2. 鄧氏家族世澤昌

Ong Ko Met Association

“東漢家聲好 南陽世澤昌 ”。在鳯凰城鄧高密公所的春宴上,時常會挂起這一副濃墨的春聯,對聯的字體古樸猷勁。此上聯典出自鄧姓宗族源自南陽鄧州,下聯典出鄧姓先祖望族的歷史啟自東漢名將鄧禹。

鄧高密公所   “鄧高密”一詞源起於中國東漢開國功臣鄧禹,他因幫助漢光武帝從篡位的王莽手中奪回帝位,被重用官拜大司徒(丞相職位)。由於鄧禹的居家經常是“高朋滿座,密友如雲” 所以被漢光武帝封為 “高密候”,其典故沿用至今。

一百多年前,已有中國廣東開平的鄧氏宗親移民至美國鳯凰城,是最早來到本地的僑民之一。 “ 鄧高密公所”是鄧氏宗親在鳯凰城成立的一個團體組織。鄧氏宗親從商從政成功者衆,是個人材輩出的大家族。

最早的州眾議員鄧粵寧   1946年,本地已有華人律師鄧粵寧當選為本州的眾議員,并且連任兩屆;到1966年,鄧粵寧又選為本州的參議員,成為第一位最早進入州議會的華人。

十州青天鄧心平   鄧心平的父親於1910年來美,家中有九個兄弟姐妹。鄧心平在鳯凰城長大,並在加州理科學士畢業。二次大戰和韓戰他曾參軍服役,官至上尉。退役後入亞省大學學法律,以優異成績畢業。日後從政當選過鳯凰城市委和副市長。據1978《中外雜誌》介紹:“鄧心平(Thomas Tang)先生,老華僑,名律師,年前由卡特總統提名為美國第九區巡迴法官(Circuit Judge),綰美西華盛頓、加利福利亞、亞利桑那、內華達….等十州法務。此一名位,非常成功,全美僅十一席,華人膺此殊榮者,鄧先生乃屬第一人,國人亦沐其光輝焉。”時至今日,全美華人在法律界者未有人能越其項背。  

飛虎雄鷹鄧桐臻  鄧桐臻1941年參加美國空軍,抗日戰争時代遠赴中國前線,參加中美空軍混合大隊,是著名的第十四航空飛虎隊的空戰參謀。當年轉戰昆明、桂林、成都等地。抗戰勝利後,他獲得“抗戰紀念章”、“寶鼎勳章”等多枚勳章。1952年他在北亞省大學工商管理獲學士畢業,曾任Holbrook市參議員之職。1978年遷居鳯凰城後,即幫助華人耆英會開展興建會所的工作。他學貫中西,積極與市政府溝通配合,歷經三年不懈努力,促使第一棟耆英中心新厦於1981年落成使用。數年後又為興建康寧大厦奉獻心力,並出資萬元,與其它華人一起使大厦興建成功。

華人教父鄧文華   鄧文華先生1915年出生在鳯凰城,9歲時被送回中國,上學讀至初中畢業,然後回美國,1936年他在鳯凰城聯合中學畢業,後從事貨創生意。他交游廣濶,在中、西人士的社會上十分活躍和很受愛戴。他在美國不同的團體中担任要職,為人幽默風趣,認真辦事,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獲選“鳯凰城巨人”之美譽,為華人增光不少。他担任過華商總會、英瑞工商會、全英華人福利會、美西福利會等團體的六屆主席,兩次被推選為《僑聯》主席,統籌過全僑慶祝美國建國二百週年大型慶會。在華人僑領中,能精通中、英、西語的他是第一人,加上他與上流和官方關係良好,多年來幫助不少僑胞解決切身問題,“江湖”地位至高無上,被尊稱為“鳯凰城華人教父”。

早期的鄧家精英: 朝澤,文華,吉生,炳杖

鄧氏家族中的美國市長   在全美中小城市的市長中,有三人是出自亞省的鄧氏家族,這是一項種不可多得的榮耀。

第一位市長是Peoria市長鄧達明,他當過兵,上過大學,做貨倉生意,最後從政,成功地當上市長。他從政的年份較早,從1971年《華人通訊》中查到,當年“比澳利亞”( Peoria )市的華人只有兩戶人家,一戶是鄧達明先生,另一戶是鄧家鸞夫人。要在那年代幾乎全是西人、墨裔的環境中參選從政,而且前後做過三任市長,一定是要加倍努力才能獲得成功。

第二位市長是鄧偉利,Mesa市的市長。祖藉廣東開平護龍東門里的鄧偉利是華僑移民第三代,他畢業於本州州立大學,服務於AT&T電話公司廿余年,并經營汽車零件中心,曾任美莎市(Mesa)青年會主席、警政參議會主席、瑪利科巴郡政治研究會主席,1988年至1989年出任美莎市副市長。1993年鄧偉利參加市長競選成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第三位市長是鄧鼎奇,他於2009年當上亞省Surprise City市長。2009年,鄧鼎奇市長應邀出席春宴,獲得斐匿鄧高密公所主席鄧豐沾頒發獎牌,以表彰他為服務社團所作出的貢獻。

鄧達明、鄧偉利、鄧鼎奇三位市長堪稱鳳凰城的鄧氏三雄,(還有一位鄧國貞擔任過依來代市長。)這種榮耀在全美各地也是絕無僅有,實屬本地華人之光。鄧氏三市長事跡有另文刊出。)

華人的第一本“華人通訊    在資訊方面,鳯凰城華人的第一本“華人通訊”由鄧粵寅,鄧粵昂兄弟編印,年份是1971年,有130頁。電話範圍包括斐匿(Phoenix)和祖笋( TUCSON ),共印了2000本。電話簿的封面廣告是“斐匿瓜菜公司”,電話2524881,(字頭是602) 順手撥號,通了。數十年過去,公司仍在,電話不變,老板是今年77嵗的鄧尚武先生,“到阿武處買貨”,也早就成為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語。這本電話簿,也是目前能找到最早期的華人資訊大全。歷任國府僑委顧問的鄧粵寅先生,在“華人通訊”的序言中寫道:

“美國之大,亞省之濶,華僑之衆,散居四方。通訊遙遠,聯絡隔涉,以致親誼疏虞,友情懈念。舉凡商業,合作甚少,欲尋職位,指導乏人,研求門徑,指南無處,進退困難,長此以往,誠足嘆矣。余有鑒於斯,是以近年修改編印《亞省華僑通訊》小冊,登刋各埠各業各人地址。列明中西告白地位,同時介紹各僑分別職守,為大衆遠近知聞,取為利便之用,求各方生意進展,增添經濟充裕而建成彼此感情互助之義,此後親誼相愛相通,往來諸事動作,取信其能收大效耳。”

《華僑通訊》總共收錄了連“斐匿”、“祖笋”及本州大小三十七個城鎮能夠聯係到的華人商家、住家等資料。有的資料可查到遠至“夭馬”(YUMA),“蘇路”(SHOW LOW),“富力士打夫”(FLAGSTAFF),“罄文”(KINGMAN),甚至美墨邊境“那家里”(NOGALES)和加州的“温道器雲”(WINTER HAVEN),給早期的華人商業住家通訊帶來極大的便利。

早期本地的華人經商也大有成就,根據搜集到的資料,上世紀六十年代未,本地巳有貨倉(雜貨舖)九十九間,鄧氏開的有三十二間,其中鄧泮林先生所經營的 FOOD ARAMA”前後開有三間,每間四、五萬呎,其規模在當時的美國也名列前矛的“大型超市”,十幾架收銀機一齊收錢,年生意額五百多萬,雇員共七百餘人,常被全國商報頭條報道,一時聲勢無兩。後因健康欠佳而轉讓。當時全斐匿的餐錧只有三十四間,遠比貨倉來得少,而由鄧氏人家經營的有十三間,其中包括《華美酒家》的前身《華美餐室》,由鄧浩樹先生經營。鄧泮林先生也裝璜過一間豪華餐廳《南太平洋》,其裝修耗資四十多萬美元,面積近五千呎,設酒吧歌廳,中西合壁,美侖美奐,廚房寬闊,樓面的華麗和舒適情度一流,現時仍難找到有那間中餐館能與之媲美。 

選美策划與鄧家美女   鄧家還有一位策划和統籌過選美廿多年的鄧啟光先生,這位“女皇科”的幕後操手很少在鎂光燈前亮相。鄧家不但才子多,佳麗也不少。1972年當選斐匿華商女皇的鄧家小姐Dobbie Som是鄧家第一位美女,她不但美麗,而且很有“財氣”,因為很多商家、團體、個人都買奬券投她的票,為當年僑社舉辦國慶慶會籌到了不少經費。第二位皇后鄧香靄(1975),是前僑聯主席鄧炳杖夫婦千金。第三位選美皇后是CHARLEAE TANG(1976),第四位是鄧小萍(1978)。鄧家還有一位媳婦是選美皇后,她就是現在鼎鼎有名的鳯凰城市政首席大法官周雅定(ROXANNEK SONG ONG,這位美女法官於1973年當選鳯凰城“華商小姐”,至目前爲止,在鳯凰城華裔選美佳麗中,她仍是最有成就的一位皇后。

鄧家精英歷年來擔任過鳯凰城僑聯主席的有:鄧文華、鄧朝澤、鄧桐臻、鄧炳杖、鄧朝駒、鄧賀錚等。

 

(返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