廚房化學

 

 

化佬以前是學化學的,在化驗室工作。初來美國時,也和當時的新移民一樣,一頭栽進了中餐館行業。因職業關係吧,做廚房還常常會把化學詞儿掛在嘴邊,所以大家便稱他為“化佬”

第一次和他清洗爐頭時,問他搞化驗和做廚房有何區別,化佬沉吟了一會,說道,分別也不太大,以前穿白大褂,現在係白圍裙;以前要洗量筒燒杯,現在要洗盤碗酒杯……,可能感觸良多,他轉了個話題:

“你知道溫度和清潔度之間的關係嗎﹖” 問題充滿化學味。

“不是水越熱洗得越乾淨嗎?”

  對!水溫每升高十度,化學反應速度就增加一倍。” 化佬開始興奮。

 這時,廚房大師傅走過來了。

 “書呆子,” 大師傅對他說, “手腳勤快些,工作效率就快一倍!”

於是化佬停止了對老本行的反趨,搓洗抺擦的動作明顯加快。

其實,化佬是很敬佩大師傅的,他常常睜大雙眼看著大師傅炒菜,總是覺得大師傅手中那隻勺有著出神入化的功力,只是在味盤上左點一下,右點一下,有序無序地把油、鹽、醬、醋、糖等加入到鍋內,一忽兒工夫,就炒好了幾道精美可口的菜式。化佬說,太化學了!如果叫他炒,他先要把那些瓶瓶罐罐貼上標籤才分得清楚。

新丁進廚房,一開始便要“上刀山”和“下油鍋”。每天須應付各式各樣的蔬菜肉類,刀不離手地切到你手軟,不經過白刀變紅刀的血染風采,還真鍊不出刀功來。還有就是“下油鍋” ,通常是先把油倒到大鐵鍋中加熱到滾燙,再把一盤盤醃好的豬、牛、雞、蝦一件件地沾上粉漿放進滾油中,其中還要不停地翻轉,待炸至淺金黃色時撈起留作餐期用。這工作通常要連續在火爐傍站上幾小時而不能停歇。在滾燙的油上下料,叮叮咚咚的熱油不時濺起,把手腕和手背的皮膚燙出紅點,嚴重的會形成水泡,日後就算好了,也會留下的黑色印記。

這些辛苦化佬都能挺過去,倒是如何調製粉漿他掌握不好。雖然大師傅授:生粉几勺,面粉几勺,發粉又几匙,然後加水攪拌。但化佬卻總是沒準兒,他調出來的粉漿有時不夠發,炸出來的東西死實不脆皮;有時發過頭,炸起來就甩皮見肉。

化佬覺得原料用勺和匙作基准是"體積比例",方法不夠科學,於是他改用"重量比例",把麵粉和生粉進行磅重,發粉就改用天平來稱量。他自掏腰包去買了架天平回來,將每次將發粉的分量調準到“公克”誤差的範圍之內。化佬認為中餐館很多做法還是停留在經驗上,所以“誤差大”和“重現性”不好。

“美國餐館辦事講規程,定性定量,只要按標準去做,誰都能得到大致相同的結果,人員變動就不會影響到生意。”書呆子的見解有時也不無道理。

粉漿調配的方法很成功,大師傅滿意,化佬有點沾沾​​自喜了。不過也有例外,如遇著發粉時間放長了;或者天氣變化了,粉漿仍會發酵不好,還得請大師傅來,大師傅看看粉漿上的顏色和氣泡,三下兩二便搭配好新的份量。再準的天平也秤不出經驗的累積,這些道理,化佬在入行後才慢慢領悟到。

有一次,大師傅叫他烤叉燒,他把醃製好了的肉掛到焗爐後,卻忘記調鬧鐘,結果烤過了火,待發現時,部分叉燒已燒焦了。

“太化學了,你知道為什麼會燒成黑色嗎﹖”他觀察著叉燒時向我發問。

難道還會燒成金子般的顏色?簡直問得離譜。但化佬毫不介意,繼續他的高論:

 “這是因為食物都是碳氫化合物,高溫下,氫原子和空氣中的氧原子合成了水份蒸發了,剩下的碳就還原成原來的黑色,這個過程叫'碳化' ,如果繼續……。”

大師傅由遠至近走來,臉上的表情起著變化。我捅了捅他:“別繼續了,快把叉燒取下!大師傅的臉部正在'碳化'著呢……。”

當然,黑頭黑臉的大師傅這一次簡直要把廚房的階磚也罵出了一個洞來,讓書呆子自己把的灰頭土臉埋進去。

時,化佬會和我們講一些有關“廚房化學” 方面的知識。他說,糖在高溫下,碳原子還原,食物就會黑;鹽在高温下會釋出碘化物,能去除油中的致癌物黄曲霉素,但早放鹽也會使肉類不易煮熟,所以,炒菜時最好是分兩次放鹽他 還說,煤氣的成分是一氧化碳,無色無味但毒性強,所以要加入刺激氣味的硫醇來引 起人們注意,但一氧化碳也有其特性,在1846年,法國有個名為Claude Bernard的生理學家做過試驗,他讓狗吸入這種氣體,狗的血液就變得十分鮮紅。所以就有人就用它來處理肉類,在10℃的溫度下保存28天 ,肉已變質,但顏色仍如新鮮一樣。書呆子的知識讓我們打開眼界。

不過,化老也會有讓人哭笑不得時候,企檯阿蘭對書呆子有爱慕之情,上班時會凃上濃濃的茉莉花香水,專門借故接近他。我們都說阿蘭好香,但化佬卻不知好歹地說,如果把"糞臭素"稀釋到十萬倍,就會變成茉莉花的香味。 如此 不解風情的話,居然也能讓阿蘭產生"化學反應",她怕化老日後會說她身上有"便味",在第二天就把香水的牌子給換掉了。

廚房工作有時太煩悶,伙計們會哼一些流行曲來打發時間,化佬口中也念念有詞,不過大家都聽不清楚,問他念的是什麼?他回答是"元素週期表"。他說,世界再大,也是由這一百多種的元素組成的,他還可以一一道出每種元素的特點和用途。興起時還唱歌般的念道:氫氦;鋰鈹硼碳氮氧氟氖;鈉鎂鋁硅磷硫氯氬…。大家開始頗感新鮮,(其實中學也學過),問他這般難背的東西是如何做到倒背如流的,化佬感覺飄然。後來大家聽多了,記性頗好又聰明刁鑽的"抓碼"黃也心有不甘,對化佬嗆聲:背"元素週期表"有何難哉?我也可以! "於是便清清喉嚨,還繞起蘭花手,眉飛色舞地念了起來:

“清開鯉皮(氫氦鋰鈹);盤湯蕩漾沸奶辣味(硼碳氮氧氟氖鈉鎂);女鬼輪露綠牙(鋁硅磷硫氯氬);加鈣抗太煩(鉀鈣鈧鈦釩);落猛鐵咕力糖(鉻錳鐵鈷鎳銅);新嫁姐生氣休克(鋅鎵鍺砷硒溴氪)…。"哎哟哟,太精彩了!太化學了!太經典了!這樣難唸的東西竟變成"食譜"了,我們都笑彎了腰,惟有化佬楞直在一旁,久久未回過神來,神聖的"元素週期表"怎麼可以念成這樣?!

來廚房的日子久了,化佬開始學炒鍋。大師傅叫他先煮些飯菜給伙計們吃,用“噴射爐頭”練手法,再正式炒菜出餐。他一聽,高興得又呆了,居然把老闆難得買來的白菜心拿來“試鍋”。他捲起袖子,開大爐火,邊弄邊對我說:

 “你知道嗎,先把青菜放置高於​​攝氏八十度的熱水中燙燙,葉綠素的色素就能長久地保持,這樣炒出來的菜才可以做到色香味俱全……。

一陣雜亂無章的“廚房音樂”響過後,他緊張兮兮的把菜端到檯上。伙計們試了試便高聲叫道:“太化學了!嫩 嫩的菜心怎麼一經你手就變成了老鹹菜!”

見書呆子“面有菜色” ,大師傅對他說:“炒菜時,鹽不能早放,爐頭火猛,鍋就要翻得快,否則時間一長,炒出來的東西就會又老又韌。”

 抓碼黃也來湊熱鬧 :“化佬,你不是說鹽的學名叫'氯化鈉嗎?屬什麼'疏水基團的;太早放鹽,把菜內的水份也''了出來,所以菜心便炒老了。”

大師傅瞪了瞪抓碼黃:“什麼疏水不疏水的,不好好做工,老闆不加你的人工,那才是真正的'疏水'!”

他又轉向化佬:“慢慢來,理論結合實際才管用。”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,大師傅已改變了對書呆子的印象。

其實,很多新移民多年後才明白,踏入廚房這一行後,要轉出去就不那麼容易,那怕你已成為了餐館老闆。但化佬早有己的想法,他和化學始終有著不解之緣,從踏上美國那一刻起,他白天工作,晚間和早晨堅持學習英文和化學。

他對我說,在元素週期表中,氫原子排行第一,因為它簡單,外圍只有一個電子,但它也複雜,因為可以和其它元素結合成數不清的有機和無機化合物。在光譜儀中看氫原子的譜線並不連續,但在無線電波、微波、從紅外光到紫外光中都有氫的光譜。元素都是以氫原子的“電極電位” 來分正負值的,有些元素被氧化了,數值會降低;有些在還原後,電位反而升高。做人要確立自己的定位,要俱備氫原子的性格,能適合在各種不同的環境。

後來,化佬開始半工半讀,最後還拿到獎學金,要去繼續學習深造。離開餐館那天,大師傅炒了几味拿手好菜為他餞行。阿蘭更是又端水又斟酒的高興到不得了,我們都說化佬嫌噴射爐頭的火候不夠,要另開“煉丹爐”去"點石成金"了。化佬說,這段在廚房生涯讓他得益不少,人生須經歷酸甜苦辣的過程,在不停煎熬催化下,方能走向成功。

年過去了。最近收到了化佬寄來的賀年卡,說他已通過了畢業試,論文的題目就是​​“烹飪中的化學反應” 目前他已在廚政教學方面找到了工作,阿蘭也将近日和他拉上天窗。

看來化佬和廚房還真是前緣未了呢!人世間的際遇和環境轉換,有時也真的如化學反應那般,經過內在的努力,引起外在的變化,從而產生出另一種的結果,而且往往是出乎預料的好結果,正如化佬那樣。  

文刊《世界日報》2013年1月5日 www.worldjournal.com/994081/article-廚房化學/?npg=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