墓碑謎團   (6)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

鄧氏新一輪的遷徙走向更遠,他們跨出國門,遠渡重洋,分散於世界,以至連最有宗族權威的族譜也失去完整聚集功能,在世上最嚴謹和最自成一格的中國文字,也要加上不同國家的文字,才能令族譜得以較為全面的展示。

現居加省三藩市的鄧文鈿是開平市赤坎鎮護龍大樓村人,今年已經86嵗了,他65年前來美,1937年回過中國,因二戰滯留至1948年才重新返美。他早年身體不好,卻自強不息,至日後打拼成為商界、地產業的成功人士,鄧文鈿熱愛祖國,先後自己捐款和組織捐款共二百萬元支持家鄉的建設,獲得過“傑出華人獎“等殊榮,廣受家鄉人敬重

我經由鄧粵鈿前輩聯系到鄧文鈿先生,他十分高興在美國還有人對大樓村的鄧氏族譜有興趣。珍藏有《鄧氏族譜稿本》,幫助我了解更多鄧氏字派和大樓村的故事。他說大樓村的鄧氏家族比較复雜,常有某房人多欺負別房人少的現象,甚至發生械鬥。他這一族是七代單傳,人丁單薄,故少了惹事生非,或去出洋謀生。聽完我的詢問,他說在族人中,他輩份較低,屬"運"字輩,名"銳運",如按"澤汝元芳遠,業隆世運昌"來排輩,鄧湘遠屬於他太曾祖父的輩份。因族人繁茂,先人遙遠,他的族譜也沒有找到關於鄧湘遠的資料,他說會盡力去查詢,向中國開平故鄉相關人氏查看族譜,有消息便會立即通知我。

查詢至此,我又斷了線索。是等待還是繼續呢?我決定不放棄。為了搜集更多訊息,我在網上找到了鄧粵鈿珍藏的《鄧氏族譜稿本》版本,並參考了《中國鄧氏族譜》,把相關內容輯錄如下:

據《鄧氏族譜》記載,鄧氏本姓姬,始於殷朝鄧密侯吳離曼之國,屬河南省鳳陽府府虹縣。春秋時,楚文王第十六子封於鄧國,後以國為姓(鄧氏緣由)。歷周而秦至漢,太高祖鄧禹,追隨光武皇帝復興基業成功,敕封高密侯(鄧高密公所緣自此名)。雖然鄧族世數遙遠,支派星列,但均推宋朝鄧燾為廣東鄧氏之始祖,鄧燾之子鄧林喬(一世祖)在嘉定五年登進士,後因忤旨被謫居至廣東南雄府(鄧氏遷徙到廣東緣由),林喬公之子鄧英甫,公元1272年由南雄珠璣巷徙至古岡州(今新會市),其長子鄧璣育有四子,第三子名有慶,有慶公後來遷徙至台山的迳頭村。有慶公育有二子,名晚榮、晚景。晚景公自迳頭村遷至開平護龍樂土村。(從此開基護龍,並開始了命字排)。

晚景公育有三個兒子:分別是繼禹(長房) 繼瑞(二房) 繼潤(三房),到他們這一代,已屬鄧氏的第100代了, 按護龍鄉的風俗習慣,男子出生時起名不派字,結婚之後才按字排輩,在祠堂裡公佈,以表明輩份。長房繼瑞後人稀少,字派在族譜中並無記載,二房繼瑞祖字派是:“嘉厚源芳遠,業隆世運昌;根基崇燕翼,貽謀興發祥。” 在三房繼潤祖的命字有所不同,為:“澤汝元芳遠,業隆世運昌,貽謀崇燕翼,纘緒大發祥”。但194910月開平解放後,護龍鄉不再實行結婚後命字的風俗習慣。

我查看鄧文鈿的《鄧氏族譜稿本》,三房人有年代記載的記錄也只記到第110代的鄧瓊珙公,他生於清代康熙五十三年,終於乾隆三十六年,(1714-1771)終年57歲,妣余氏,生玉芳、珩芳、珹芳。但遺憾的是,到了下一代關健的"遠"字輩,卻沒有了任何的記載了!調查至此,"墓碑謎團"中鄧湘遠身份仍是個未解之迷,令人掩卷嘆息!

為什麼鄧氏族譜從"芳"字輩到"遠"輩字的記載會出現斷層呢?我覺得一定是出現了某些原因才會引起這種延誤和失落,究竟什麼原因呢?經過仔細推敲,我幡然大悟了,開平鄧氏族人從"遠"字輩開始,(包括這時代沿海地區的許多中國人)又開始了新一輪的遷徙,而這種遷徙比祖輩們的遷徙更為复雜、更為遙遠、也更為分散,他們跨出了國門,遠渡重洋,走向世界,以至連最有宗族權威的族譜也失去完整聚集功能,在世上最嚴謹和最自成一格的中國文字,也要加上不同國家的文字,才能令族譜得以較為全面的展示。至此,我明白了為什麼世上有"兩個開平"的說法,甚至目前海外有千萬華僑的緣由,也大抵起源於那個時代的中國移民。

鳳凰城的鄧粵鈿和三藩市的鄧文鈿等華僑後代,盡管遠离祖居為異客,盡管子孫後人是否會明白傳承族譜的意義,他們都毅然地把編寫和珍藏族譜視為己任,因為他們曾回國受過中華文化的薰陶,因為對故鄉的一往深情,因為對自己宗族數百年延續的忠誠和敬畏,才如此盡心盡力地把族譜帶到國外并加已延續。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,葉茂根深,就是因為始終有著這樣一群不忘祖典、頑強不息、承前啟後的炎黃子孫!

撰文到此,雖然可以肯定鄧湘遠的輩份很高,來鳳凰城的時間很早,墓碑和碑文是獨一無二的,但其它謎團仍未解開。那麼,下一步又如何進行呢?法國的艾德蒙羅卡曾說過:“凡走過必留下痕跡”。我相信美國人追尋歷史的專著的程度不會比我們差,於是,心底里有了納喊:回墓地去,那里一定還有我們要找的東西!

         

 

下一篇:墓碑謎團 (7)